朝陽科技大學 099學年度第2學期教學大綱
cultural anthropology 文化人類學

當期課號 2219 Course Number 2219
授課教師 林鼎盛 Instructor LIN,TING SHEN
中文課名 文化人類學 Course Name cultural anthropology
開課單位 社會工作系(四日)一A Department  
修習別 選修 Required/Elective Elective
學分數 2 Credits 2
課程目標 課程是文化人類學的入門課程,主要目標在介紹(一)文化人類學的基本概念,如文化、社會、結構、象徵、土著觀點、文化相對論等。(二)文化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法。(三)文化人類學的幾個主要研究領域:親屬、宗教、經濟、政治、性別、族群。 Objectives This i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re are three goals to be achieved in this course. (1) Introduc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2) How anthropologists conduct fieldwork. (3) Discussing the major subfield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教材 基本預設
◎「文化相對論」。
◎授課者和學習者在「真理」之前都是平等的。
◎授課者的期待:
1. 藉由教材發現世界、發現「人」、發現「自我」。
2. 練習詮釋世界、以被詮釋者的立場詮釋被詮釋者。
3. 練習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詮釋,並尊重他人的詮釋和表述。

教材說明:
1. 每週第一篇為「指定教材」、第二篇為「延伸閱讀」。「指定教材」除了第三週之外,原則上請同學認領報告15分鐘。「延伸閱讀」原則上由授者講授。
2. 每篇文章最後面所附的阿拉伯數字是教材順序的標號,並非參考文獻的規格內。

第一週 二月18日 導論之一:課程介紹

第二週 二月25日 導論之二:什麼是「文化人類學」?

第三週 三月04日 自然與文化:以空間為例
林開世
2007 風水作為一種空間的實踐:一個人類學的反思。台灣人類學刊5(2):
63~122。【01】
2003b 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台灣人類學刊1(2):
1-38。【02】

第四週 三月11日 飲食之一
劉璧榛
2007b 稻米、野鹿與公雞:噶瑪蘭人的食物、權力與性別象徵。考古人類學
刊67:43~70。【03】
林淑蓉
2007 侗人的食物與性別象徵:從日常生活到婚姻交換。考古人類學刊67:
11~42。【04】

第五週 三月18日 飲食之二
張珣
2009 要葷也要素:大甲媽祖進香客的飲食進香。刊於人神共歆:宗教與養生
飲食,55~76。張珣主編,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05】
余舜德
2000 食物冷熱系統、體驗與人類學研究:慈溪道場個案研究的意義。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9,117~145【06】

第六週 三月25日 經濟之一
余舜德
2006b 市場、價值建構與普洱茶交易中的陳韻。考古人類學刊65::68-108。
【07】
1997 對立與妥協:試論夜市與國家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2:115-174。【08】
◎◎發第一次作業題目

第七週 四月01日 經濟之二
蔣斌
2002 「張」長屋社群(Rumah Chang):一個砂勞越伊班族長屋社群、歷史與
區域貿易關係初探。「社群」研究的省思,199~226。陳文德、黃應貴
主編。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09】
王梅霞
2009 從「交換」看族群互動與文化再創造:日治初期苗栗地區泰雅族的研究。
考古人類學刊 71︰1-53。【10】

第八週 四月08日 國家
黃宣衛
2002a 國家力量,區域型態與聚落性質:再談阿美族文化的地域性差異。刊
於「社群」研究的省思,陳文德、黃應貴主編,227-263。台北: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1】
楊淑媛
2005b 想像國家:一個民族誌的研究。考古人類學刊63:92~118。【12】
◎◎交第一次作業
◎◎發第二次作業題目
第九週 四月15日 宗教之一
張珣
2003 儀式與社會:大甲媽祖祭祀圈之擴大與變遷。刊於信仰、儀式與社會,
林美容主編,297-33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3】
李豐楙
1999 嚴肅與遊戲:從蜡祭到迎王祭的「非常」觀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集刊88:135~172。【14】
◎◎期中考週不考試要上課

第十週 四月22日 宗教之二
呂玫鍰
2008 社群建構與浮動的邊界:以白沙屯媽祖繞境為例。台灣人類學刊6(1):
109~153。【15】
林秀杏
2007 界線認同與忠實性:一個客家地區性社群理解和認同的社會過程。台灣
人類學刊5(1):109~153。【16】
◎◎交第二次作業

第十一週 四月29日 宗教之三
林瑋嬪
2004 台灣漢人神像:談神如何具象。刊於物與物質文化,335~377,黃應貴
主編。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7】
張珣
1995b 媽祖與女神信仰的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185-
203。【18】
◎◎交期末報告題目

第十二週 五月06日 宗教之四
陳文德
1999 胆月曼阿美族的宗教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35~61。
【19】
黃應貴
1991 Dehanin與社會危機:東埔社布農宗教變遷。考古人類學刊47:105~
126。【20】

第十三週 五月13日 宗教之五
張珣
2006b 香之為物:進香儀式中香火觀念的物質基礎。台灣人類學刊4(2):
37~73。【21】
2006a 馨香祝禱:香氣的儀式力量。考古人類學刊65:9~33。【22】
◎◎發第三次作業題目

第十四週 五月20日 人觀之一
王梅霞
2003 從gaga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台灣人類學刊1(1):77~
104.【23】
Arthur P. Wolf/張珣(譯)
1974/1997 神、鬼與祖先。思與言 35(3):233-292。【24】

第十五週 五月27日 人觀之二
羅素玫
2005 性別區辨、階序與社會 : 都蘭阿美族的小米週期儀式。台灣人類學刊
3(1) : 143-183。【25】
張珣
2000b 婦女生前死後的地位。考古人類學刊 56:15-43。【26】
◎◎交第三次作業
◎◎發期末考題目

第十六週 六月03日 身體、情緒與疾病之一
王梅霞
2010 從治病儀式看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情緒展演。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
式展演論文集,胡台麗、劉璧榛主編,頁383-429。臺北市: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27】
張珣
2008 道教「祭解」儀式的懺悔與「替身」:一個文化心理學的探討。刊於本
土心理與文化療癒:倫理化的可能探問,375-418,余安邦主編。臺北
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8】

第十七週 六月10日 身體、情緒與疾病之二
林淑蓉
2002 情緒、自我與精神疾病:人類學的療養院研究。刊於情感、情緒與文化:
台灣社會的文化心理研究,163~214。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29】
張珣
1996b 道教與民間醫療文化──以著驚症候群為例。刊於儀式、廟會與社
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李豐楙、朱榮貴主編,頁427~
45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30】

第十八週 六月17日 結論和綜合討論
◎◎交期末報告和期末考考卷(下課之前親交林鼎盛)
Teaching Materials 18, February : Introduction

25,February : Introduction

04,March : Nature and Cultures
林開世
2007 風水作為一種空間的實踐:一個人類學的反思。台灣人類學刊5(2):
63~122。【01】
2003b 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台灣人類學刊1(2):
1-38。【02】

11,March : Food
劉璧榛
2007b 稻米、野鹿與公雞:噶瑪蘭人的食物、權力與性別象徵。考古人類學
刊67:43~70。【03】
林淑蓉
2007 侗人的食物與性別象徵:從日常生活到婚姻交換。考古人類學刊67:
11~42。【04】

18,March : Food
張珣
2009 要葷也要素:大甲媽祖進香客的飲食進香。刊於人神共歆:宗教與養生
飲食,55~76。張珣主編,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05】
余舜德
2000 食物冷熱系統、體驗與人類學研究:慈溪道場個案研究的意義。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9,117~145【06】

25,March : Economical
余舜德
2006b 市場、價值建構與普洱茶交易中的陳韻。考古人類學刊65::68-108。
【07】
1997 對立與妥協:試論夜市與國家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2:115-174。【08】

01, April: Economical
蔣斌
2002 「張」長屋社群(Rumah Chang):一個砂勞越伊班族長屋社群、歷史與
區域貿易關係初探。「社群」研究的省思,199~226。陳文德、黃應貴
主編。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09】
王梅霞
2009 從「交換」看族群互動與文化再創造:日治初期苗栗地區泰雅族的研究。
考古人類學刊 71︰1-53。【10】

08,April : State
黃宣衛
2002a 國家力量,區域型態與聚落性質:再談阿美族文化的地域性差異。刊
於「社群」研究的省思,陳文德、黃應貴主編,227-263。台北: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1】
楊淑媛
2005b 想像國家:一個民族誌的研究。考古人類學刊63:92~118。【12】

15,April : Religion
張珣
2003 儀式與社會:大甲媽祖祭祀圈之擴大與變遷。刊於信仰、儀式與社會,
林美容主編,297-33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3】
李豐楙
1999 嚴肅與遊戲:從蜡祭到迎王祭的「非常」觀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集刊88:135~172。【14】

22,April : Religion
呂玫鍰
2008 社群建構與浮動的邊界:以白沙屯媽祖繞境為例。台灣人類學刊6(1):
109~153。【15】
林秀杏
2007 界線認同與忠實性:一個客家地區性社群理解和認同的社會過程。台灣
人類學刊5(1):109~153。【16】

29,April : Religion
林瑋嬪
2004 台灣漢人神像:談神如何具象。刊於物與物質文化,335~377,黃應貴
主編。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7】
張珣
1995b 媽祖與女神信仰的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185-
203。【18】

05,May : Religion
陳文德
1999 胆月曼阿美族的宗教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35~61。
【19】
黃應貴
1991 Dehanin與社會危機:東埔社布農宗教變遷。考古人類學刊47:105~
126。【20】

13,May : Religion
張珣
2006b 香之為物:進香儀式中香火觀念的物質基礎。台灣人類學刊4(2):
37~73。【21】
2006a 馨香祝禱:香氣的儀式力量。考古人類學刊65:9~33。【22】

20,May : The Concept of the Person
王梅霞
2003 從gaga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台灣人類學刊1(1):77~
104.【23】
Arthur P. Wolf/張珣(譯)
1974/1997 神、鬼與祖先。思與言 35(3):233-292。【24】

27,May : The Concept of the Person
2005 性別區辨、階序與社會 : 都蘭阿美族的小米週期儀式。台灣人類學刊
3(1) : 143-183。【25】
張珣
2000b 婦女生前死後的地位。考古人類學刊 56:15-43。【26】

03,June : Body, Emotion and Illness
王梅霞
2010 從治病儀式看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情緒展演。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
式展演論文集,胡台麗、劉璧榛主編,頁383-429。臺北市: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27】
張珣
2008 道教「祭解」儀式的懺悔與「替身」:一個文化心理學的探討。刊於本
土心理與文化療癒:倫理化的可能探問,375-418,余安邦主編。臺北
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8】

10,Jube : Body, Emotion and Illness
林淑蓉
2002 情緒、自我與精神疾病:人類學的療養院研究。刊於情感、情緒與文化:
台灣社會的文化心理研究,163~214。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29】
張珣
1996b 道教與民間醫療文化──以著驚症候群為例。刊於儀式、廟會與社
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李豐楙、朱榮貴主編,頁427~
45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30】

18,June : Final exam
成績評量方式 課堂參與度、發言及熱衷程度25%
平時作業20%(第一次5%、第二次5%、第三次10%)
期末報告30%(計畫5%、正式報告25%)
期末考25%
Grading attendance 25%
paper 20%
final paper 30%
final exam 25%
教師網頁  
教學內容 本課程在這學期中將「一起」閱讀三十篇文化人類學的相關論文,期待學習者能敏銳地在細微之處發現現象背後的眾多「觀念」,以及「觀念」與「觀念」之間的關係。
這些論文從反省人跟自然的關係開始。受限於語文問題,無法選用跟生態等議題的相關文章,退而選「風景」、「風水」這兩篇林開世先生的文章。之後,在人與自然的基礎下,以「文化」的層面檢視有關「飲食」和「經濟」的議題,並帶出跟經濟密切關係的「國家」。
從第九週以後,將進入一個文化中對人影響深遠的議題:「宗教」。再介紹「人觀」;亦即「人」的觀念,這是本學期課程的核心議題。人觀跟所之前的幾個議題都有密切關聯,而且是社工人員所應該留心的。最後,以介紹似乎跟社工最有關係的「身體」、「情緒」和「病」。

本課程的理想是以討論為主,至少到學期中以後可以是一半的時間在討論。至於作業,目的在於敦促同學閱讀教材,並練習表達想法。期末報告則期待是以跟周遭有關的議題,以從教材中學得的觀念加以檢視。
Syllabu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all of discourse and thesis must to build up on field work research. on field work, anthropologist are learning how to abandon prejudice for people. This is very importance for every anthropologist, I think, is very importance for every social worker .

The most of character about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rethink’, rethink oneself, countries, cultures, and so on. For it, we hope to help learner more understanding self and the others cultures, than to stating respect self and other person with this course.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非法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