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科技大學 098學年度第2學期教學大綱
Poverty and Social Assitance 貧窮與救助

當期課號 2549 Course Number 2549
授課教師 黃全慶 Instructor HWANG,CHUAN CHING
中文課名 貧窮與救助 Course Name Poverty and Social Assitance
開課單位 社會工作系(四日)二B Department  
修習別 選修 Required/Elective Elective
學分數 2 Credits 2
課程目標 1.本課程目標乃是協助學生瞭解貧窮的意義、形成過程以及對治的社會政策。
2.熟悉貧窮的定義、財產檢查標準、救助的類別與核給金額。
3.瞭解貧窮形成的多元成因以及不同的歷程,建立多元的分析觀點與持平的態度。
Objectives 1. The course goals are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poverty,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policy governance.
2. Familiar with the definition of poverty, property inspection standards, aid to the amount of nuclear category.
3.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e causes of poverty and different history, an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balanced.
教材 自編教材、期刊論文選讀:
王永慈(2005)。〈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10,pp.1-54。(www.press.ntu.edu.tw/ejournal/Files/工作學刊/200501/1.pdf)
王篤強(2007)。〈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台北:紅葉。
台中市政府(2009)。台中市政府99年度低收入戶生活扶助總複查工作手冊。台中市政府社會處。
呂朝賢(1999)。〈社會救助問題:政策目的、貧窮的定義與測量〉。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2,pp.233-263。
呂朝賢(1999)。〈新貧的意義、政策及其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19,pp.20-39。
李淑容(2007)。〈台灣新貧現象其其因應對策〉。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7,pp.193-219。
李淑容(2006)。〈貧窮女性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8,pp.57-86。
林萬億(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台北:五南。
周麗芳(2003)。〈貧窮線界定與社會福利政策相關措施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陳平純、周怡君。〈從社會排除觀點看台灣老年女性貧窮〉,收錄於李明政編。〈新興國家與高齡社會〉,頁349-388。
提未果(2009)。〈貧困大國美國:金融風暴為什麼發生在美國〉。台北:商周。
薛承泰、方姿云(2004)。社會救助法第四條的影響與修正建議。社區發展季刊,108,pp.164-185。
Chris, Jones (2005)。貧窮合社會排斥,收錄於Martin Davies主編。〈社會工作概論〉,朱道凱、蘇采禾譯。台北:群學。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ed readings
成績評量方式 1)期中考40%、期末考或期末報告40%(備註:可二擇一,作報告者,得不用參加期末考,報告最多以兩人一組)。
2)平時成績20%
--基本分15分,缺席/遲到/早退節次合計不超過4次,不扣分,第5節次起,缺課/遲到/早退,每節扣1分
-- 全勤加2分,考試成績超過75分以上,加1分,90分以上,加2分。
-- 課堂私下講話影響上課者,每次扣1分。
-- 課堂參與討論(含LMS)積極者,另行加分,標準視全班參與情形另訂。
Grading 1)期中考40%、期末考或期末報告40%(備註:可二擇一,作報告者,得不用參加期末考,報告最多以兩人一組)。
2)平時成績20%
--基本分15分,缺席/遲到/早退節次合計不超過4次,不扣分,第5節次起,缺課/遲到/早退,每節扣1分
-- 全勤加2分,考試成績超過75分以上,加1分,90分以上,加2分。
-- 課堂參與討論(含LMS)積極者,另行加分,標準視全班參與情形另訂。
教師網頁  
教學內容 本課程旨在提供學生認識貧窮的本質、國家對抗貧窮的策略、政策與相關法規。此外,本課程從更廣泛的視野,分析我國相關社會救助與社會津貼制度的概念問題。基於此,本課程一方面分析救助與津貼在整個是社會安全之定位,以及與社會保險之區隔與分工,二方面探考大環境因素(如全球化、經濟與社會結構的改變)對貧窮問題的影響,三方面也從價值觀點(如社會正義、性別平等義)探討我國社會救助與津貼制度之問題,最後,也將分析國外之救助政策,比較各國因應貧窮議題之對策,本課程希望透過這樣的分析取向,使學生同時掌握我國與救助與津貼相關之規定,以及具備自主學習之能力,並具有國際視野。本課程之進度暫訂如下:
2月25日 課程介紹
3月4日 貧窮的定義與界定
3月11日 電影欣賞與討論:魯冰花
3月18日 貧窮的理論與致貧原因
3月25日 社會排除與貧窮人口透討
4月1日 救助與津貼在社會安全制度中之角色
4月8日 我國社會救助制度:低收入戶生活扶助
4月15日 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急難、災害救助、醫療補助
4月22日 期中考
4月29日 我國社會津貼制度
5月6日 我國其他與貧窮議題相關之制度
5月13日 我國地方政府社會救助措施與脫貧方案
5月20日 貧窮女性化議題
5月27日 他山之石:歐洲國家貧窮問題與政策
6月3日 他山之石:美國貧窮問題與政策
6月10日 他山之石:日本、中國貧窮問題與政策
6月17日 全球化、新社會風險與貧窮政策
6月24日 期末考
Syllabus 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s of Poverty and the strategies, policies and Laws of the State in resolving poverty issues. Alongside analyzing the social assistance and allowance system in Taiwan, students will also study the role of these two systems play i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ow social-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influence poverty policy, and how values and ideologies set the government’s agenda in tackling poverty issues. This Course will also discuss and compare poverty policies internationally,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certain European countries, the USA, Japan and China. The aim i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sight into the Taiwanese social assistant and allowance system, and to augment the ability of self-learning.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poverty issues will also be emphasized.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非法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