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科技大學 097學年度第2學期教學大綱
cultural anthropology 文化人類學

當期課號 3625 Course Number 3625
授課教師 林鼎盛 Instructor LIN,TING SHEN
中文課名 文化人類學 Course Name cultural anthropology
開課單位 社會工作系(四進)一A Department  
修習別 選修 Required/Elective Elective
學分數 2 Credits 2
課程目標 課程是文化人類學的入門課程,主要目標在介紹(一)文化人類學的基本概念,如文化、社會、結構、象徵、土著觀點、文化相對論等。(二)文化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法。(三)文化人類學的幾個主要研究領域:親屬、宗教、經濟、政治、性別、族群。 Objectives This i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re are three goals to be achieved in this course. (1) Introduc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2) How anthropologists conduct fieldwork. (3) Discussing the major subfield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教材 選擇中文單篇期刊論文,或是翻譯的章節。如有興趣,請來信詢問:
lindingsheng@ntu,edu.tw
或見本人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wufonglim
Teaching Materials  
成績評量方式 教材與課堂:每週一篇必讀文章和一篇或數篇延伸閱讀。課堂上鼓勵學習者報告教材、聆聽者提問,並相互對話。口頭報告的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為原則,除了〈Clifford Geertz(1983/2002)地方知識:比較觀點下的事實與法律〉這篇之外。報告教材者可以以口頭報告的成績充抵二到四次作業,詳見下項。
作 業30%:
1.學習者選擇十篇必讀或延伸閱讀的教材,每篇提交一份1000字左右的作業,每篇佔總成績3%。對選讀的教材提出摘要和問題?該文有何議題或現象引發學習者的興趣或某些靈感?
2.選擇下列六筆的人,基於第一週報告、難度和份量,除了上述之外,平時成績總分加四分。
-〈余光弘(1994)食物的分類及其社會文化意義〉
-〈Evans-Pritchard,E.E(1940/2002)第二章生態學的特徵/第三章時間和空間〉
-〈Dumont,Louis(杜蒙)(1980/1992)第二章從體系到結構:潔淨與不潔第五章婚姻規定〉
-〈Clifford Geertz(1983/2002)地方知識:比較觀點下的事實與法律〉
3.學習者若是預習而在上課前提交對該次課程的作業,從75分起跳。
4.如果學習者提交十篇以上,選擇分數高的前十篇計算。
期末考20%:期中考那週公布題目,期末考結束之前繳交完畢。
報 告30%:第七週提出報告計畫,和講授者簡單討論,期末考結束之前繳交完畢。
課堂表現20%。課堂表現:依據提問、回應、態度等評分。
Grading  
教師網頁 http://www.wretch.cc/blog/wufonglim
教學內容 目的
選擇經典民族誌中文譯文、學者對台灣漢人和原住民的論述,使學習者淺嚐世界及台灣文化的多樣面貌。藉此提供一種理解、或詮釋人、社會、文化的角度,使學習者的視野更為廣闊,而能更多元地理解人群、反觀自身;並在過程中,學習分析、表述和對話。

內容
第一週將簡介人類學和文化的學術脈絡,以及課程要求。第二週以後,依序進行下列三大部分:

一.「自然」中的「人」
研習:人與環境以及空間、人與時間、飲食等議題的文章。由此引出跟議題相關的問題,諸如:人群組織、經濟行為、宗教等相關議題;亦即點出文化中各個向度之間是密切相關。並且,由現象的分析,可以發現一些背後的觀念、或象徵體系。

二.「人」在「社會」中
研習:宗教、親屬、社群、經濟等議題的文章。

三.「社會」中的「人」
研習:「人」的認定、身體、性別、疾病等議題的文章。雖然這些議題的主體是「人」,卻是基於社會或文化對這些議題的認知。
Syllabus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非法影印。